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外媒:中国空军打造反无人机部队 训练曾被干扰

外媒:中国空军打造反无人机部队 训练曾被干扰

发布者:admin 更新时间:2016/2/25 16:29:30 阅读:6868

核心提示: 外媒称,中国空军已经组建了一支专门侦测和处置无人机的部队。


http://upload.cannews.com.cn/2016/0224/1456280940146.jpg


外媒称,中国空军已经组建了一支专门侦测和处置无人机的部队。

据日本外交学者网站2月23日援引《中国日报》的报道称,解放军空军在一篇新闻稿中说,这支部队主要用于应对飞行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下的慢速、小型飞行目标。


《中国日报》的措辞使得军用无人机看上去像是它的主要目标。报道提到,新部队一直在演练如何应对用于“侦察、渗透或攻击行动”的无人机。它还说,难以通过雷达发现的小型无人机“可能对重要目标形成极大威胁”。


不过,以在低空慢速飞行的无人机为主要目标,说明人民解放军空军很可能会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应对本国民众操纵的无人机。


报道称,在这支新部队曝光的同时,经历了数起隐患事件的中国正在考虑如何最好地管控平民使用的无人机。


去年11月,一架无人机被发现未经审批在河北省某军用机场附近飞行。解放军空军迫使这架无人机降落并由警方予以没收。


在另一起事件中,一架未经审批的无人机在浙江省某机场附近飞行,迫使该机场关闭近一小时。

报道没有透露细节,但说还有一些未经审批的无人机飞行活动曾干扰军机训练。所有涉事无人机均为民用。据报道,违规无人机“为私营公司、航空爱好者以及个别航空公司所有”。

报道称,这些事件似乎是解放军空军新建反无人机部队的原因。


去年11月,在河北某军用机场发生无人机“黑飞”事件后不久,人民解放军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说,空军将会同民航、公安等部门,进一步加强对“低慢小”航空器的管控,确保空中安全。

申进科说:“近年来,一些企业、个人的‘低慢小’航空器违规飞行屡禁不止……有的危及军民航飞行安全和公共安全。”


中国现行法律规定,无人机在进入空中飞行之前,操控人员须获得批准,但许多人似乎对这一规定置若罔闻。

2014年,美国《华尔街日报》采访的一名消息人士说,中国大约有80%的无人机飞行活动未经审批。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中国一直在考虑采取更加严格的举措,比如要求无人机操控人员在国家数据库登记注册。

报道称,中国目前大约有10万架私人拥有的无人机,中国无人机行业预计将在未来十年内飞速发展。

当然,中国很可能也将密切关注军用无人机的发展。


根据新美国基金会的一项研究,全世界有86个国家“拥有一定程度的无人机能力”,其中包括中国的许多邻国,如印度、印尼、日本、马来西亚、巴基斯坦、菲律宾、俄罗斯、韩国和越南。


�;mso-� B -e��p�'>年5月末,为了保证机身对接的节点,铆装团队27人连续工作了三天两夜,共计69个小时。累了就靠着工装歇一歇,困了就裹上毡子眯一会儿,尽管团队成员付出了十二分的努力,工作仍没有按期完成。当天夜里,车间组织吃工作餐,竟无人响应,大家都耷拉着脑袋默默无语。主任急了:“怎么连饭都不吃了!人是铁,饭是钢。吃了饭,有了力气,我们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终于,铆装最关键的任务摆在了他们面前,公司要求6月20日完成T01机身对接,交付设计实验室。团队成员摩拳擦掌,尽管又遇到很多困难,但在这些士气高涨的勇士面前已经兴不起风浪。6月15日,在这个开工正好一周年的日子里,机身对接顺利完成,提前5天交付实验。


2010年8月30日,运12F001架机交付总装车间,在总装阶段,需要用电源车进行全机供电试验。通电后发现仪表显示器异常,设计员吴炜、总装车间工艺员王志岩和操作者想方设法排故。线路检查,主接触器和互感器都没发现问题,拆除操纵台和上部配电盘以及对主配电盒内的接触器、汇流条和溶断器等设备进行检查,也没有发现故障原因。就在大家冥思苦想不得其解的时候,吴炜将目光锁定在了电源车上:“飞机没有问题,那会不会是电源车有问题?”一语惊醒梦中人,排查的焦点很快转移。经仔细排查,问题果然出在电源车的导线上,虽然有些“乌龙”,但大家还是在心里为飞机的品质偷偷地自豪了一下。


2010年12月19日,运12F首架机总装完成交付试飞站,机务人员早已厉兵秣马做好迎战准备。在设计、工艺、质保等部门人员配合下,他们不分昼夜,抢时间争主动,仅用10天时间就使飞机达到首飞状态,为运12F如期实现首飞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挑战面前不畏惧,在难关面前不气馁。在运12F研制过程中,试制团队与困难作战、与时间赛跑,最终创造了用一年半时间完成两架机试制的历史记录,用行动证明了哈飞人的实力。


不断创新 复材技术飞跃


每一次攻关都饱含了工程技术人员诸多的艰辛和无数次的反复。而最终,哈飞呈现给大家的是过硬的技术、按时的交付、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产品。


哈飞复材技术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引进法国“海豚”专利技术,并实现直9国产化。上世纪90年代,哈飞在与欧直、新加坡宇航联合研制EC120直升机,哈飞成功攻克具有世界顶尖水平的双曲度、变截面、带扭角EC120前舱罩技术后,进入了世界复材技术领先者行列。在运12F试制初期,复合材料体系需要进行认证,而认证的方式就是制造许用值试片来为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运12F复合材料试片的标准是按照美国材料试验标准制定的,精度要求极高,平行度、平面度、垂直度、尺寸精度和试片表面质量要求都是世界水平。


从2009年第一块试片制造开始,复合材料试片的制造经历了不断地摸索和改进。第一次制造的试片在数控机床切割时出现分层甚至断裂,团队成员认真分析原因,在第二次试制中,调整切割方法,没有发生分层和断裂,但试片的切割精度无法达到要求。哈飞人从不气馁,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增加研磨工序,按照更高的精度标准进行切割和研磨加工,第三次试片制造顺利完成。在接受民航制造符合性检查时,3000多片试片100%满足试验标准,顺利通过了检查,为建立起中、美适航当局认可的复合材料体系和验证方法积累了宝贵经验。


运12F副翼、升降舵、方向舵整体盒段是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构件。通过改进工艺方法,采用预压实技术分别预制前梁、后墙及所有肋,然后再与蜂窝夹层蒙皮、泡沫全填充后缘组合固化,制造整体共固化结构。共固化技术的应用体现了复合材料结构成型的特点和优势,大大减少了零部件制造所需的工装数量,有效减轻了飞机重量。


1架运12F飞机需要5个整体共固化盒段件,而且这5个盒段件的结构形式均不一样。接到任务时,复材车间的研制团队沉默了,他们都知道整体共固化盒段件的工艺复杂性和制造难度是世界复合材料件研制领域的难题。攻关团队负责人刘忠献对大家说:“办法总会比困难多,先从工艺准备开始,工艺准备越充分,制造时困难就会越少。”在许多设计细节还没有完善时,复材车间工艺员张超、工程技术部指导工艺员张莉就已经开始根据初期的模型对盒段件成型过程进行模拟和推演,希望找出制造过程中的难点和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方向舵工艺方案制定完了,接下来就要真刀真枪地干了。在铺层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异常艰巨的问题,由于外形结构十分复杂,在预浸料铺层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打许多剪口才能铺放到位,剪口的位置极难有效控制,张超、张莉等一起仔细研究、反复比试,常常是在反复铺放多次后才达到最合理、最理想的状态。终于,盒段件开始固化,所有人拖着疲惫的身体等待着固化完成的时刻,等待着第一时间看一眼零件固化后的样子。那一刻的心情难以形容,紧张、兴奋、高兴、担忧……太多种情感复杂地交汇在一处。启模的一瞬,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研制成功!之后,在第一个整体共固化盒段件制造成功的基础上,升降舵、副翼也被陆续地制造出来。这标志着哈飞整体共固化盒段件的制造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


磨炼队伍 彰显榜样力量


在近5年的时间里,哈飞试制团队克服困难,连续作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这其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010年8月19日,研制工作进展的关键时期,哈飞成立了运12F党员突击队。突击队员在党旗下立下誓言:“创先争优保型号,我为党旗增光彩。”为了这一神圣的目标,党员突击队敢于担当,勇于奉献。每当前进的路上遇到坎坷、困难时,“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党员交给我”那令人激动、豪气冲天的声音便回荡在现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在这群默默奉献、勇于担当的党员模范影响下,众多团队成员迸发出令人惊叹的能量,型号研制按节点扎实稳步推进。


一场场硬仗、一次次攻关,运12F锻炼了出一支作风过硬、能打硬仗的队伍。如今,有的人已经走上领导岗位,有的成长为技术、技能专家,更多人成为各个型号的骨干力量。谈起运12F的艰辛试制历程,大家不约而同地说道,我们造的是让国人骄傲的飞机,我们心无旁骛随着型号一起成长,我们付出了超常的心血和汗水,这辈子值了!


热门文章

企业简介 ┆  新闻中心 ┆  项目展示 ┆  资质荣誉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5-2016, 版权所有 西安航达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陕ICP备16000579号 .
我已离开,咨询请拨: 客服在线